不知大家有沒注意到最近一則新聞,
大意是英國有一34歲婦女,聲稱她前後花了一百萬英鎊,
只為了要醫師幫她整成芭比娃娃,
前前後後後歷經16次隆乳、6次整鼻手術,11次眼周手術和1次拉皮,
其他還包括削骨縮腰身及小腹平坦術,削短腳趾頭、臀部植入矽膠,
臉頰、下巴、嘴唇也都動過手術,從十七歲迄今,做過了308次整形療程
這位愛美的女人,經過多次的變臉、變身
已讓她的臉部因過度整形而無法動彈,無法正常微笑
變成了皮笑肉不笑的假美女,甚至連呼吸也不能從鼻子
得靠著嘴巴來進行換氣的動作
做了這多次的整形,卻換來她一點也不快樂,而付出慘痛代價後的心得竟是
「這些幫她整形的醫師,都只愛她的錢!從不制止她整形整上癮的問題
如今,她很後悔,也許不整形,現在會好看多了
(我也覺得她根本沒多醜~~~~)
AFTER上百次整形後 尚未動刀前的她
根據2010年整形外科年鑑報告,整形人口中
有身體畸形恐懼症(body dysmorphic disorder)的比例近1/10
其中只有1/100的人說,手術降低了他們的症狀
多數人則表示,手術讓他們更加關心外表
這個心態靚編絕對是可以理解的
第一種心態是~嚐到了微整形(整形)的甜頭了
發現這種東西實在是太神奇了
稍稍的修飾一下自己的五官,就可以有很大的轉變
變漂亮的視覺衝擊實在是令人興奮
因此好還要更好、美還要更美
第二種心態是
曾為滄海難為水,都已經漂亮過了
很少人可以容忍自己再度變醜、變老
只不過若這種心態過於積極,甚至是超過
很容易發生那種「走鐘」的情況
例如臉上的玻尿酸太多,整個臉又腫又漲
或是豐唇把嘴唇搞得跟灌壞的香腸一樣
很可怕!悲劇!
在一般人的眼中這種「無法理解」的美,實在是很難解讀
其實,不管是要動手術整形,或只是在臉上打玻尿酸或拉皮等微調
醫師在幫消費者治療都應該做事前評估,並了解消費者的目的與心態
然而微整形或整形的真諦,並不是要把自己整成像某人
否則每個人術後出來,不都變成了「複製人」,把自己變得不像自己了
它的真正用意是調整自己的容顏,在不失自我、保留特色的原則下
改善局部缺點或做點修飾,讓自己在視覺年齡上,看起來更年輕
英國美學和整形外科協會(BAAPS)一般回絕1/5的病人
許多案例是出於心理健康因素。悲哀的是,儘管醫師建議他們去求助心理治療
但他們可能只是繼續換個地方
直到出現一個較沒良心、願意為他們整形的醫師為止
其實以現在醫學美容這麼發達,已讓人大大減少動刀的機會
以臉上皮膚下垂、走山嚴重的情況,過去可能只有動拉皮手術
如今,卻有著許多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,但是卻不用動刀的微整形
例如液態拉皮以漸進、自然的美學為出發點
(自然很重要!我不准人工感出現在我臉上)
(漸進也很重要!一夕之間變臉、變年輕也很糗)
其成分聚左旋乳酸(PLLA)刺激皮膚膠原蛋白新生
針對問題組織及其周邊層層治療與支撐拉提,整體組織往上集中
除了可以改善鬆垮的老皮之外(讓臉蛋緊實又飽滿)
輪廓的立體程度(例如額頭、蘋果肌、山根等等)也會改善
靠著醫師的「針功夫」,注射點的分布與使用量的技巧搭配得宜
只要花一點時間,當你走出診所後,臉上自然光潔又Q嫩
之後再隨著時間,肌膚會增生膠原蛋白,慢慢的讓肌膚恢復緊實
讓人一點看不出臉上有動過手腳的痕跡,自然回春
又大大少了皮肉痛,更不用擔心像那位英倫婦女會落得「皮笑肉不笑」的下場
留言列表